5月16日,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采风团瑞金团一行9人抵达赣州市,开始为期10天的采风创作活动。江西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鄢平原陪同采风,赣州市领导彭光华、满瑾会见了采风团一行,并介绍了赣州市情和红色文化建设等情况。本次采风活动由中宣部、中国文联为庆祝建党90周年而组织,旨在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以绘画艺术的形式展示革命纪念地的历史与今天,向社会推出一批反映时代巨变、描绘人民群众精神图谱的文艺精品。
采风团由杨长槐、苗重安、孙景波、孔紫、陈琪、陈钰铭等中国当代知名画家组成,采风期间,深入兴国、于都、瑞金等地,参观新农村示范点和将军园、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沙洲坝等革命旧址,探访民风民情,并与红军后代座谈,收集创作素材,用生花妙笔描绘出赣州的红色山水及瑞金革命老区,展现改革开放以来革命老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成就,为建党90周年献礼。
赣州,曾是个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地方,革命的摇篮、共和国摇篮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瑞金、兴国、于都、宁都,这一个个红色经典名字,在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已化作一颗颗与日月同辉的星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处处革命战斗遗址,正逐渐成为后人探索红色遗风,追寻先烈足迹,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胜地。
“赣州这片红土地,画三年也画不完。”首次踏上赣州,著名国画家杨长槐对一路上洋溢的红色气息赞叹不已。作为此次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采风团红色采风之旅的团长,他表示,赣州非常重视对革命遗迹的保护和整理,连日来的所见所闻让他感受了老区人民的勤劳和朴实,也给他上了一堂深刻的红色教育课。
“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喝一口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在“红色故都”瑞金市沙洲坝村,总能听见这动人的歌谣,当客人来到这里,热情的老表都会邀请喝上一杯红井水,分享共产党、毛主席给沙洲坝人民带来的甘泉。“无论是在将军园怀古抚今,在叶坪旧址向红军烈士纪念塔敬献花蓝,还是在沙洲坝红井旁饮水思源……参观每一处景点,都是震撼心灵的一次特别旅程。作为一名画家,要不断挖掘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传统,创作出更多红色作品,让这段历史和老革命家爱党爱人民的情怀得到传承。”杨长槐的一番话道出了采风团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他说,翻开赣州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可歌可泣的东西太多了,如何用美术这种形式表现这段历史,将红军对革命的坚贞、百姓对红军的敬爱等种种情感跃然纸上,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这次采风,我们不仅仅是画一些简单的艺术图解、拍一些资料,而是要把这样一些形象的东西深化成精神的东西。任何创作若无感情冲动,只能带来工匠式的作品。只有亲身来到赣州,亲身体验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气,把这些感受带到画里去,才能既肖其骨、又显其魂,以当代笔意画出红土地的精神气韵。”
在深入了解赣州的红色文化之余,杨长槐还对赣州的城市建设印象颇深。“赣州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环境,非常适合我们的创作和采风的意图,既有高楼大厦的都市活力,又有质朴乡村、客家风情的原汁原味,艺术家就要在这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下汲取营养,激发灵感。”他对赣州的未来表达了真诚的祝愿:“希望赣州进一步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将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提炼出来,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城市特色,绽放出更迷人的风采。”
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采风团一行先后来到兴国、瑞金等地的新农村建设点和红色景点,感受农村新变化,了解苏区历史。5月17日,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采风团一行在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鄢平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钟小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定辉、县政协副主席江大谅陪同下赴著名的将军县兴国采风。
在兴国县埠头乡程水新农村建设点,采风团成员被干净整洁、乡风文明的画面所深深吸引,大家不时用手中的相机拍摄这里的生态美景,感受这里的变化。采风团成员苗重安是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这次到兴国县采风,看到城乡变化如此之大,尤其是看到农村还用上了太阳能路灯,在农村推行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让他感受颇深。
采风团成员,上海美协秘书长陈琪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感觉这种新农村的改造非常好,也非常适合于我们这次来写生的艺术创作。
写生团一行还参观了县将军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和毛泽东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
5月18日上午,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采风团取道于都,参观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及长征出发纪念馆;18日下午到达瑞金,先后参观了“长征第一山”云石山、叶坪旧址群、沙洲坝旧址和中国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用心体会红色内涵,收集创作灵感。
19日下午,采风团前往瑞金城区探访98岁的老红军刘家祁,聆听这位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人讲革命经历,并献上花蓝表达崇高的敬意。随后,和瑞金红军后代举行了座谈会,与会代表就如何加大推介赣州的红色文化,和进一步繁荣红色题材文艺创作展开热烈交流,并提出了很多建议。
在瑞金叶坪、沙洲坝等革命旧居旧址群,采风团成员亲身体会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了解苏区历史。美术家们仔细阅读陈列文字,观看烈士的遗像,历史的残酷和革命的艰辛使美术家备受震动。瑞金沙洲坝的杨荣显老人,有八个儿子,在第五次反“围剿”最为激烈的时候,他毅然响应政府扩红的号召,全部都送去参加了红军,不幸的是,八个儿子无一生还,全部战死沙场。杨荣显老人,在弥留之际,没有一个儿子送终。那是怎样的悲痛,又是何等的豪情!苏区人民为了苏维埃共和国,牺牲的太大,奉献了太多。当年瑞金全县仅有24万人,而参加红军的就有4.9万,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甚至14、15岁的红小鬼都加入了革命队伍,其中,为革命捐躯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7166人。红军长征后,瑞金人民又遭到敌人的疯狂报复,对红军家属和普通群众也肆意捕杀,很多地方都成了“血洗村”、“无人村”,“瑞金县城人口差不多减少一半”,其惨状,正如国民党在报告中所说,“无不焚烧之居,无不伐之树木,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从1934年红军长征后,一直到1949年重新解放约15年时间里,瑞金的人口一直呈负增长。了解到这一切,美术家们表示,在新时期需要重新研究历史,理解历史,感念历史,从历史中获得精神的洗礼,再联系今天的幸福生活,以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主题性美术创作,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关注精神品性,使主题性美术创作适应新的历史环境和新时代要求。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苗重安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瑞金,这里浓厚的红色文化,让他感慨不已。他带着一种敬仰的心情来,而且想立刻用手中的画笔去表现这一切。在瑞金写生期间,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王林森同志还专程从井冈山赶来,带来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和对艺术家的无比尊重,并和艺术家们亲切交谈。
采风团从5月20日起,美术家们开始集中写生。